2023年11月27日,建筑学院退休教授高冀生先生再次向档案馆捐赠了他创作的六幅清华校景彩色速写作品,以及“桥亭”设计草图手稿、钛版画、荣誉证书等档案史料。这是他继教师节之际捐赠“清华六景”速写后的又一次捐赠。
胡显章向高冀生颁发捐赠证书
校史编委会副主任、校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在甲所与高冀生教授亲切会面,向高冀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对他在清华几十年的教学和设计创作成就表示称赞和敬意。
高冀生教师节捐赠的六幅清华建筑彩色速写
2023年9月教师节,高冀生教授向档案馆捐赠了“清华六景”画作,是以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他于1990~2007年分别创作的6幅清华校景钢笔黑白速写画扫描件为基础,经过再调整、再创作,分别以水溶性彩色铅笔进行美术着色,形成的6幅新的钢笔彩铅速写作品。档案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此次捐赠及6幅作品进行了报道和展示,很受欢迎。
高冀生新捐赠的六幅速写画作
上次捐赠后,一些友人向高冀生教授提出,清华园景色如画,还有很多历史风物,建议他创作更多的作品,捐赠给学校保存和展示。于是,他挑选过去不同年代陆续创作的《清华古月堂》(1987.5)、《清华自清亭》(1998.10)、《清华科学馆》(2004.6.4)、《清华体育馆》(2022.6.16)、《清华莲桥》和《零零阁》(这两幅未标创作时间)等另外6幅钢笔黑白速写作品,在其扫描件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工,通过彩色铅笔的美术着色,又形成了6幅新的钢笔彩铅速写画,捐赠给档案馆。
他表示,两次捐赠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形成“清华十二景”,是最具标志性的清华校园建筑和景观。本次捐赠的6幅速写作品一角,还加盖了篆体阴文的“美意延年”印章。高冀生教授动情地说:“我在清华学习、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对清华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清华是世界名校,来校园参观‘打卡’的人也很多。十二又是个吉祥的数字。‘清华十二景’速写作品可用于学校的展览和文创,希望它们能为师生员工和来‘打卡’的人们带来康泰吉祥的祝福,也算是一个老教师对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作了一点点贡献!”
高冀生教授指导学生做“桥亭”设计时的课堂手稿
作为著名的建筑和规划设计专家,高冀生教授认为,建筑速写包括手绘草图都是建筑师的基本功,是收集资料、推敲设计包括指导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也是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一种基本培养与训练。高冀生教授本次捐赠了一件绘画草稿,是他1992年在建筑学专业的课堂上指导低年级学生做“桥亭”设计时,用一张废信封随手示范留下的绘画草图手稿。草图背面的信封封沿处,还写有“构思: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十个字。他表示,建筑设计辅导课最适合的教学法,就是直面学生边讲边画,深入浅出地讲清设计的理念与创意。
高冀生捐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清华礼品──钛版画
高冀生教授本次还捐赠了两件三十年前清华大学的对外礼品──“二校门”黑白钛板画和“大礼堂”彩色钛版画,画作图案均为他创作的速写作品。钛板画是经过电脑设计制版和抛光、酸洗等多种物理化学处理手段,将名家书画附着于钛板表面的一种工艺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曾制作一批校园风景钛板画,用于赠送重要来宾。高冀生教授说,当时他的多幅作品被学校用于制作钛板画,这两件是他一直保存下来的。
此外,他还捐赠了2017年12月应邀参加中国建筑手绘画展,由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中国建筑手绘杰出贡献奖”荣誉证书;以及2001年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时,会上赠发的一个带有大会标识的纪念包。高冀生教授说,这个书包当年没舍得用,一直保存至今,成为了新世纪开启之年两岸学者交流的见证。
范宝龙向高冀生赠送纪念品
2021年清华110周年校庆之际,高冀生教授也曾向档案馆捐赠过他创作的“清华十景”和“斯坦佛园区十景”钢笔画速写作品复制件等。为感谢他多年来对档案史料征集工作的热情支持,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范宝龙向高冀生教授赠送了纪念品。高冀生教授的学生、建筑学院1983级校友、筑建方城(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建筑师范强,筑建方城(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助理贾弘,档案馆科技与人物档案部主任李运峰等参加了捐赠仪式。
捐赠合影
高冀生(1937-),1955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6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基建处处长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主持或参与过49座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和43家图书馆的建筑设计。2016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高冀生钢笔建筑速写画展”,展后有60件展品为国博收藏,吕章申馆长评价其作品“在中西兼容的过程中,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以线条构建的黑白世界”。
(李运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