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16日,刘少奇到清华大学考察工作。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的这幅60多年前的老照片,生动地再现了1955年5月16日刘少奇同志到清华园考察工作的场景。画面中,刘少奇身着中山装,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他的左侧是陪同考察的蒋南翔校长,身边站满了欢迎的师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据清华大学档案馆保存的另一份珍贵文献《少奇同志参观清华大学的情况简报》记载,这天下午一时半,少奇同志来到清华大学。此时,他正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考察中,刘少奇详细听取了蒋南翔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并对一些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他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和质量。针对当时统一招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刘少奇指出:“可以学习苏联单独招生的模式,不要单纯地追求数量,要重视质量,不到一定标准就不录取,否则中途被淘汰,对国家是浪费。”在学生培养方面,刘少奇说,培养学生要严格,对不合格的学生应予以留级或退学。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从业务一个方面,要结合政治等方面做全面评价。听到蒋南翔汇报清华在学生中已开始进行争取先进集体的工作,刘少奇肯定了这项工作,认为这一做法可以鼓励青年人上进。
在师资培养方面,针对当时学校教师百分之七十都是助教的情况,刘少奇非常关心并提出:“可以多派一些助教去苏联学习,将来他们也可以变成教授。”
在建筑系考察期间,刘少奇认为,建筑首先要适用于需求,这是唯物论的观点。参观过程中,他向学生提出“你们有没有研究过为什么砖的尺寸这么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题目。”
这次考察中,刘少奇专程去副校长刘仙洲教授家里看望。刘仙洲在保定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担任教员时,刘少奇曾在这里学习。刘少奇同刘仙洲愉快地回忆了当时的学习情景,并询问了刘仙洲的工作、生活和健康情况。
《少奇同志参观清华大学的情况简报》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1958年5月,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教育工作时,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观点,专门提到了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对他的启发、影响和刘仙洲对他的教育。
1958年10月刘少奇参观高等学校展览会的简报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1957年5月4日,首都万余名青年在中山公园联欢,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正在中国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等来到晚会上,与同学们一起跳舞。刘少奇听说与他一起跳舞的清华建筑系三年级学生丁鄂怀老家在湖南湘阴,马上亲切地说,“我们是老乡嘛!我是湖南宁乡人。”他还与同学们唠家常、谈生活,刘少奇同志的平易近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故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