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档案馆  ·  清华记忆  ·  档案中的清华党史  ·  正文

档案馆

校党委在“文革”后拨乱反正

发布时间:2021-04-26访问计数:


       

校党委在“文革”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决议刊登在当时的校刊《清华战报》上。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使清华大学成为“重灾区”。“文革”结束后,校党委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揭批“四人帮”以及迟群、谢静宜等在清华的阴谋活动,旗帜鲜明地拨乱反正。清华大学档案馆所存的1977年《清华战报》上刊登的《关于“三个月运动”问题的决议》和《关于一九七六年“清查运动”的决议》,就是那个时期一系列工作的例证。

所谓“三个月运动”是1973年10月至1974年1月迟群、谢静宜打着“反击右倾复辟势力”的旗号,煽动上揪当时校党委副书记何东昌、下扫广大基层干部和教职工的“运动”,“运动”中受到批判的达400余人。1976年的“清查运动”,更是迟谢等人对深切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师生员工进行的疯狂镇压,当时100多人被列为审查对象,30多人遭到非法关押和迫害。

 

刘达

粉碎“四人帮”后,刘达同志受党中央委派来校工作,担任校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在他的领导下,校党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粉碎了套在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头上的精神枷锁。1977年5月12日,学校在主楼前广场召开全校大会,刘达在讲话中部署了对“四人帮”揭批查的任务,并公开宣布恢复何东昌党委副书记职务,“迟、谢擅自免除何东昌同志的副书记职务完全是非法的”。1977年11月15日,校党委作出《关于“三个月运动”问题的决议》和《关于1976年“清查运动”的决议》,对两个“运动”中受打击迫害、立案审查、非法关押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这两个决议有力地推动了对“四人帮”罪行的批判,以及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左起高景德、张维、汪家鼎、张光斗、刘达、林克、何东昌。

通过拨乱反正,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是非得到澄清,校党委对“文革”中在清华立案审查的1120人逐个进行了复查,作出结论,落实政策。同时,抓紧各方面的恢复整顿,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纪律学风,举行全校科学技术大会……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招收的首批新同学──1977级新生入学,学校的整个教育工作逐步进入正轨。

(薛  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