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档案馆  ·  清华记忆  ·  档案中的清华党史  ·  正文

档案馆

清华留美生中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滉

发布时间:2021-04-02访问计数:


施滉的硕士学位论文《孙中山评传》

(原件存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复制件)

一篇1928年8月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题为《孙中山评传》的英文硕士论文,全文300多页,引用百余种原始资料,对孙中山的革命经历和三大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它的作者,是清华留美生中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施滉。

施滉(1900-1934),字动生,白族,生于云南省洱源县一个小学教师的家庭。1916年,施滉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即从事各种社团活动,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之后,他参与发起组织学生进步团体“唯真学会”,并担任会长,学会宗旨是“求人类底真幸福”,“真理所在,即趋附之”。1923年,他又与徐永瑛、冀朝鼎等在唯真学会内成立了一个名叫“超桃”的秘密核心组织(“超桃”意为超过旧时代的“桃园结义”),提出“政治救国”等主张。


唯真学会会员在“水木清华”迤东亭(现名自清亭)前留影,前排左1徐永煐、左4冀朝鼎、左6施滉。


1924年初,施滉等特意到广州谒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同他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对他们说:“就政治上说,我们应当为多数人谋幸福,为真正没有幸福的人谋幸福,简单说来,就是替最下级的人民谋幸福。这层,只有现在的俄国在做,我们所最应当取法的。”他们还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开始对共产党有所认识。

1924年,施滉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东方史。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华侨和留学生中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分裂革命,很多人动摇退出革命。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施滉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清华留美生中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后担任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第一任书记。

1930年,施滉回国,先后在中央翻译科、香港海员工会等工作。不久,海员工会遭破坏,施滉和蔡和森等人一起被捕入狱。他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若被捕,打你,你不理他,他自然没办法;请你吃好东西,只管吃,吃完了还是不理他,他更没有办法。”



    

施滉印章(施滉亲属捐赠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



他正是这样,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蔑视敌人,开展斗争。出狱后,他被派往北方,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省委书记。1933年冬,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随即被押解到南京。1934年初,施滉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4岁。

1949年4月29日,清华园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日,1924级部分校友建议为施滉在校内立碑。翌年1月,校委会决定,在图书馆内建立施滉纪念壁碑。壁碑以大理石制成,白地金字,上面镶着烈士铜像,篆刻着施滉生平简历和四行大字:

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

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薛  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