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档案馆  ·  清华记忆  ·  清华园里的第一  ·  正文

档案馆

清华第一个改办大学的计划

发布时间:2009-05-20访问计数:

●史轩

清华学校于1925年9月设立大学部,至1928年成为国立大学,而最早改办大学的计划是清华学校的第二任校长周诒春先生于1916年提出的。周诒春是清华学校历任校长中任期较长(1913年8月至1918年1月)的一位校长,尽管清华改办大学是在他离任之后完成的,但他筚路蓝缕,实在功不可没。 周诒春校长热心教育,具有强烈爱国心、进步的社会思想与教育主张,是一个“有宗旨、有计划、有理想、有希望的人”。他主张收回教育主权、争取教育独立、学术自由,指出“过去我们必须依赖西人所提供的学术刺激”,而现在是我们准备学术独立的时候了。1916年7月在《详外交部文为逐渐扩充学程预备设立大学事》(见上图)中,他请求扩充原有学程,设立大学。提及扩充的理由是:

一、“可增高游学程度,缩短留学年期以节学费也。”当时的公费留美生,由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每月发给80美元(一般学习期限5年),自费留美生每月发给40美元(一般学习期限3年),还有服装费、差旅费、实验实习费、医保费、学杂费、补助费等,每个留美学生的花费是相当大的。因此如学生在国内大学毕业后直接赴国外大学深造,可缩短留学时间,相应节省了大半费用。

二、“可展长国内就学年限,缩短国外求学之期,庶於本国情形不致隔阂也。”当时留美生均为20岁以下的青年或幼年,国学的根底尚不够牢固,且对中国的国情也不甚了解。若能在国内修完大学,巩固国学基础,又熟悉本国的需要,再去留学,才谈得上通古今、贯中西,谈得上回国后学以致用。

三、“可谋善后以图久远也。”清华办学费用源自庚子赔款(分39年还清)之“退款”部分,年年赔付,再年年按月返还。至1940年庚款还清后,“退款” 就没有了,清华的经费将无以为继。用缩短留学年限所省费用尽早扩充学校的规模,建立完全大学,才有可能谋得清华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他说:“我国地大物博,已设之完全大学,寥寥无几。当此百度维新之候,尤宜广育人才,以应时需。”不出一个月时间,外交部指令照准了清华改办大学的设想。

清华的改办大学,是与当时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教育界爱国人士掀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界出现了“改大潮”。1912年全国公立和私立大学仅为4所,1922年有19所,到1925年增为47所。清华的改办大学,就是在此时代大背景下实现的。加之,当时一批学有专长的早期清华“留学毕业回国学生,日见其众。”他们极力支持改办大学,成为拥护改办大学的积极力量。

在得到外交部的照准之后,周诒春校长立即着手改办大学的各方面准备,诸如:按照大学的规模筹建四大建筑、延揽教员、改革课程、重视校风建设(如倡导德智体三育并进)等,诸事开头难。然而遗憾的是,1917年,周诒春校长被捕风捉影地无端指控:“校费浩大,任其挥霍......”、“妄靡巨款,营私害公” 等数种“罪名”,受到排挤而被迫辞职。周诒春校长的离任引起师生的不满和惋惜,后来校内曾兴起邀他复职的热潮,然终未实现。

清华的改办大学计划是在曹云祥校长任内完成的,他多方改革,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1923年曹云祥校长又提出了一个《十八年(1923-1940)计划》,筹划逐步改办大学的具体方案。清华从1920年起停办中等科,1924年起停招高等科,1925年起设立大学(普通)部和研究院(国学门),大学部学制两年或三年。是年,大学部共招收大学普通科研究一年级学生(称新制生)132人,报到者有93人,这便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的第一级学生。当中有后来成为名人的王淦昌、夏坚白、李健吾、张大煜,及“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韦杰三等。

1926年起规定学制4年,大学部改成四年一贯制正规大学。 1926年大学部共设17个系,其中已开出课程的有11个系,即: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历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农业学系、工程学系。暂未开出课程的有6个系:哲学系、社会学系、东方语言学系、数学系、体育学系、音乐系。至此,清华改办大学的初步框架形成,到1928年成为国立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发展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