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校时期校长张煜全之孙、巴西籍华人张永钧先生及其亲属周靖女士日前专程来到清华大学,捐赠张煜全赴美留学的两份羊皮纸毕业文凭。
8月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正式举行了捐赠仪式,清华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范宝龙,档案馆副馆长冯翠红等出席仪式。范宝龙馆长与捐赠人签署了捐赠协议书,并颁发捐赠证书。
张煜全(1879-1953),字昶云,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香港皇仁书院、北洋大学堂,后赴日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政治学并肄业。在日期间,倾向革命,与孙中山、梁启超等相过从。1901年8月,由清朝公派赴美,入读加尼福利亚大学,后转入耶鲁大学,1903年和1904年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04年又攻读博士课程。1906年被召回国,在清政府举行的第二次留学欧美毕业生考试中获9名最优等之一,赐进士(法政科)出身。后曾任上海等四省市教育督察、驻日本公使馆二等秘书、北洋政府大总统府秘书兼外交部顾问等。1917年9月,任清华学校第一届董事会董事。1918年4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张煜全为清华学校校长;1920年1月,张煜全辞职,任校长一年又七个月。任职期间,主持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推进改办大学,力图改进各项校务,对学生成绩计分法等进行了调整,重视体育,监督建造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后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平津卫戍司令部顾问、北京大学预科讲师等职。
此次捐赠的两份毕业文凭,即为张煜全19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的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证书,为羊皮纸印制,距今已有111年,可谓历经百年沧桑!据捐赠人之一张永钧先生介绍,这两份文凭原本保存在他的父亲、张煜全长子张伯纯教授家中,“文革”期间,在北京外贸干校工作(后调任组建北京外贸学院即现对外经贸大学)的张伯纯被迫迁出老宅,清理资料时首次发现它们,但当时未敢声张,亲属也无人知道。张伯纯去世后,两份文凭被其女儿、张永钧的妹妹张黛荔再次发现,并珍藏起来。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侨居美国、几年前开始搜集祖父历史资料的张煜全次孙张永航,与张永钧、张黛荔一起访问清华大学校史馆,介绍张煜全资料的搜集情况。张煜全的后代亲属们也在北京聚会,张黛荔出示了这两份珍贵的毕业文凭,自此亲属们才知道它们的存在,清华校史馆为大家制作了高仿复制件留念。经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提议,张永钧、张黛荔等各位亲属尤其是张煜全幼子、曾参加两航起义的张汝英先生,赞同将两份文凭暂借清华大学,在清华百年校庆展览中展出。也正是此段渊源,奠定了张永钧随后与张煜全校长后辈亲属们决定将文凭捐赠给清华大学保存的基础。
对于两份珍贵文物的最终去向,张煜全亲属们有过多次讨论和商议,因为将其捐赠给原出处美国耶鲁大学,或中国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或许都是可行的选择。但作为张煜全校长长孙的张永钧先生及张煜全校长曾外孙女周靖女士认为,“张煜全一生为中国服务,并为清华大学由学堂发展到大学作出过贡献,他的史料一定要回到清华,才最有意义。”因此,亲属们最终决定,将珍藏百年的两份毕业文凭,捐赠给清华大学。
范宝龙馆长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后表示,张煜全在清华发展的早期就任校长,是清华百年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这两份毕业文凭记载了张煜全校长的重要经历,将作为清华校史的宝贵财富,在档案馆永久珍藏,并在校史研究和传统教育中发挥作用。
两位捐赠人随后在校史馆参观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史展”和“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资料捐赠展”。
捐赠仪式后,范宝龙馆长还陪同张永钧先生和周靖女士,拜访了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先生。关肇邺是张永钧表舅,两人近七十年未曾谋面,此次见面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