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 学校概况 · 组织机构 ·  档案馆  ·  动态信息  ·  正文

档案馆

核潜艇坐等不来,笑看青鲨沐浪——杨连新校友向我馆捐赠档案资料

发布时间:2017-07-11访问计数:

杨连新先生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这些保存了大半辈子的资料捐赠给母校更有意义,我也更放心。”

6月15日下午,我和档案馆科技档案部主任李运峰来到杨先生的家中,此时他已将要捐赠的资料分门别类,摆满书桌。那些泛黄的书本、灿烂微笑的黑白照片在灯光的映照下向我们诉说起一段过往的岁月。

首批工农兵大学生

1965年,年仅15岁的杨连新先生开始参加工作,因强健的体魄他成为了国家三级滑翔运动员,三年后他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的选择一样——应征入伍,顺利成为海军中的一员。杨连新先生从一名海军战士做起,在重大灾难来临时总是冲在最前线,他从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抱出了几乎烧焦的孩子,他在1969年汕头海啸发生时,纵身跳入大海救当地的老百姓,以及漂浮在海面的百姓家中的猪,在那样一个年代,它们可以说是当地老百姓几乎所有的财富。

再后来,杨连新先生因其在部队优异的表现入了党,当上了海军部队的连部通讯员,获得了“五好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1970年,清华、北大率先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杨连新先生因其强健的体魄、优异的表现被部队选送进入清华大学工物系攻读反应堆工程专业。

谈及那段在清华时期的读书岁月,杨先生表示非常难忘。由于当时处于破旧立新的变动时期,学校教学不够正规,大家使用的都是老师们自己编写的油印教材。同专业同学的学历水平也参差不齐,有初中高中生,中专生,甚至还有小学生,而工物系的专业性强,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淀,很难学得懂,班里就被分成了大班小班。虽然当时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大家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杨先生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课堂笔记、毕业设计,笔记本上的字迹干净工整,他说这都受益于当年的班主任郑福裕。

“他总是在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划地写着,正正规规的楷体,就跟书法似的,字写得真好……除了我的父亲,班主任是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一位,他专业的扎实,认真的态度,影响了我的一生。”杨连新先生眺望着远方,仿佛回到了那时的课堂。

进入清华后,杨先生还成为了清华工农兵学员里第一批武术队队长,他作为班级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参加运动会,获得了工物系1972年越野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笑看青鲨沐浪,日月昭昭

“核潜艇坐等不来,笑看青鲨沐浪,日月昭昭”是杨连新先生2016年捐赠给母校座椅旁写的一句话。他毕业后回到了部队,运用在清华学到的专业知识从事核潜艇监造、训练、核安全、核潜艇部队建设的管理等工作。

谈起见证中国核潜艇发展时期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杨先生滔滔不绝。1981年,他参加了核潜艇的第一次长距离航行,需要在海底航行31昼夜,长时间在海下最难受的一是噪音,二是精神的寂寞,抬眼闭眼就是一个“闷罐子”,到处都是机器、仪器。然而,这次核潜艇长航的胜利为以后更长时间的航行打下了基础,这是我国首次模拟远航,也是首次对核潜艇装备质量和艇员训练的集中检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退休后,杨连新先生依然热衷于向大众传播核潜艇的科普知识,与此同时,他还把从收藏核潜艇相关物品,扩大到收藏酒器,笔耕不辍,开始研究起中国酒器的历史、现状、文化。他笑笑说道,“有一年,我想给家里买保险,像卧底一样深入其中,用两年时间了解保险是怎么样的”。杨连新先生说保险行业大家不熟悉、不了解、理赔难,所以人们都回避。他一退休,就开始沿街走巷,卖了整整两年人身保险,了解了社会,锤炼了心态,最后写下并出版了给老百姓的科普书籍《人身保险100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之后,杨连新先生时刻都在践行着一名清华人“自强不息”的校训。

此次,杨连新先生给档案馆捐赠了他保存的三部分资料。

第一部分是杨先生作为首批工农兵学员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教材、作业本、笔记本、毕业设计、实验总结报告、清华大学毕业证明信。

第二部分是杨先生及所在班级在清华读书期间的资料: 1972年工物系3000米越野比赛男子团体第一名奖状,1972年个人3000米越野比赛第二名奖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证,清华大学毕业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证,海军专业技术人员证书,在校期间的照片。

第三部分是杨先生毕业以后的著作:《见证中国核潜艇》《走进核潜艇》《巨鲨猎洋核潜艇》《论说国外核潜艇事故》《人身保险100问》《酒器收藏精品展图集》。